汉语学报

口语互动的理论前沿与实证研究

  • 会话分析的方法论与实证研究

    于国栋;

    会话分析拥有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是社会互动研究的一个有效视角。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会话分析这一学科和研究方法已被诸多领域所接纳,且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互动转向。会话分析研究对语言学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已经成为语言使用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且成就了互动语言学的出现。然而,真正掌握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却并非易事。为此,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会话分析的方法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会话分析实证研究的操作步骤,最终提出会话分析研究从观察到分析、从案例到集合、从个性到共性的区别性特征。

    2025年04期 No.92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互动性与可能性:汉语话语延伸的形式与功能

    张文贤;

    话语延伸是自然口语对话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口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式与功能、语言机制与互动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话语延伸是人类共通的互动机制,是互动的产物,其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可能”的对应关系,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话语延伸发生在交际敏感位置,体现了形式、意义、行为或者功能的动态性。话语延伸的研究加深了对语言互动性的认识,也促进了大语法观的形成,使得语言研究进一步走向立体化。

    2025年04期 No.92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汉语整句时空性研析:以汉英对比为视角

    杨静;王文斌;

    本文以汉英对比为视角,基于概念自主—依存观研析汉语整句的时空性。结果表明,汉语虽存在主谓齐全的整句,但其主宾语很多情况下可为动词的非核心论元,且主宾语和谓语动词均可不入场,谓语动词的时间性难以获得最优呈现,这说明汉语整句并不重视事件时间性的表征。以上特点罕见于英语整句甚至不被允许,说明就整体而言,汉语整句的时间性弱于英语整句,其空间性则强于英语整句。

    2025年04期 No.92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LLM长思维链的语用推理——以汉语“假”和“假装”为例

    陈振宇;周思瑶;

    本文以汉语“假、假装”句为例来说明一种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动语用推理方法。首先,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研究。其次,为语言现象和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设定有关参数。最后,编写提示词,以引导LLM进行基于长思维链的推理,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对初步拟定的方案进行改进与微调。建模分为参数、问题、要求、搜索和规则五个部分。在总结汉语“假、假装”句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三大方面的补充研究:以属性集合和本质属性作为基础参数,区分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区分欺骗和非欺骗的假装。总之,假装是整体事件的性质,由主体性决定,而不由谓词的类型决定。

    2025年04期 No.92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人家”的指称性质及相关问题

    温锁林;

    人称代词“人家”的指称性质长久以来受到语法学者关注,已经给出了多种命名与解决方案,但是对“人家”指称性质的认定,还有进一步补足与概括的必要。文章在综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人家”指称的内涵与外延,将其命名为“特指代词”,即特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某个/些确定对象。文章特别针对学界普遍认可的“人家”的泛指用法与三身代词用法进行了考辨,穷尽性地考察了其使用模式,证明了两种用法并不符合其指称特性与使用事实。文章还结合“人家”由指人到指物的功能变化,分析了其指称功能的变化与其指称特性的关联。

    2025年04期 No.92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述宾、定中黏合结构单双音节组配的松紧象似

    应学凤;

    述宾、定中黏合结构遵循韵律、语法、语义、语体松紧象似,1+2式述宾黏合结构、2+1式名名定中黏合结构、1+2式形名定中黏合结构是韵律、语法、语义等松紧一致的结构,是强势的结构。2+1式述宾黏合结构、2+1式形名定中黏合结构、1+2式名名定中黏合结构是韵律、语法、语义、语体松紧不一致的结构,是弱势的结构。当韵律、语法、语义、语体松紧虚实不一致时,遵循以下顺序:语法>语体>语义>韵律。1+2式“动+名”烹饪类菜名的生成是韵律、语法、语义和语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语法和语体的作用最大。

    2025年04期 No.92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音节形名定中复合词的形义关联与韵律格局

    赵凯璠;孟凯;

    与名名、动名定中复合词偏好2+1的韵律模式相反,三音节形名定中复合词的主流韵律模式是1+2。本文基于定语成分A和中心成分N的语义范畴组配考察复合词韵律和内部物性关系的关联,研究发现:形式关系在1+2与2+1中均占主导地位,但1+2复合词语义关系更集中,除形式关系外,仅构成关系有一定的构词量,2+1复合词的语义关系更多样,构成、功用、施成关系复合词均有分布。影响三音节形名定中复合词韵律分布的三个语义因素是:1)A_单比A_双的强势语义类丰富,多义性强;2)N_双比N_单表义更精细明确,义类分布更均匀;3)1+2复合词内部A、N的语义凝合性强于2+1。在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三音节形名定中复合词形成1+2和2+1并存、1+2数量占优的韵律格局。

    2025年04期 No.92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鄂东南方言“农”读阴声韵的历史渊源

    刘宝俊;

    “农”是古今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在古代韵文、韵书等传世文献和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农”普遍读阳声韵。但在现代鄂东南方言中,“农”和个别“农”声字却读阴声韵。本文描写和分析这一音读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字形构造、诗文押韵、异体字形和同源关系四个方面文献材料的梳理,揭示历史上“农”及“农”声字与阴声韵的关系,认为现代鄂东南方言“农”的特殊读音,有一条直通上古的历史线索,与战国时期楚国方言阳声韵部“冬、东”向阴声韵部“幽、宵、侯”的对转具有渊源关系,是战国时期楚方言遗留下来的语音底层。

    2025年04期 No.92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方言古明泥疑母带同部位浊音现象百年来的演变

    王晓婷;谷少华;

    晋方言大片区域存在古明泥疑母带同部位浊音的现象,少数方言点泥母带同部位浊塞擦音、浊擦音。从《中国音韵学研究》到“方言志丛书”、《中国语言资源集》中的记录描写显示,该现象逐渐呈现衰退态势。考察晋方言鼻音声母带同部位浊音现象百年来的辖字范围、音值变化、分布区域,可为普通话影响下该现象的现状提供实录,可为唐五代西北方音中该现象的演变提供参考,也可为汉语语音史上泥娘母分立、娘母的演变提供现代方言佐证。晋方言能大面积保留此现象,与其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人口相对稳定有关。此现象在新派方言中逐渐消失,与近几十年来大力推广普通话有直接关系。

    2025年04期 No.92 9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化方言“一路”的多功能用法及语义演变

    姜礼立;

    安化方言副词“一路”具有多功能性,包括协同、总括、时间、频率及关联副词五种用法。这些用法的形成均源于处所词“一路”的直接或间接演变。文章基于安化方言副词“一路”的多功能用法描写,结合汉语历史文献、共时方言材料及跨语言证据,系统构拟其语义演变路径。通过跨方言考察,进一步揭示汉语(方言)中“一路”的多功能关联模式及其蕴含共性。

    2025年04期 No.92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瑞昌方言的过渡性特征及其成因

    汪莹;

    瑞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江淮官话与赣语的交界地带,是考察交界地带方言演变的绝佳窗口。文章分别考察瑞昌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特征与江淮官话黄孝片、赣语的异同,认为瑞昌方言的本来面貌应为赣语,现今方言中体现出的赣语特征为其底层形式。瑞昌方言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演变,也有语言接触的影响。作为黄孝片的边缘地区,瑞昌方言与赣语大通片、昌都片的接触更为频繁,故而显示出了不同于黄孝片核心区域的特征。瑞昌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本质上是地理交界、历史变迁与人口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语言在接触中的动态过程。

    2025年04期 No.92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浙江方言常用字典》

    <正>主编:曹志耘开本:32开书号:978-7-100-23268-5出版时间:2025年6月《浙江方言常用字典》以杭州等11个地级市和建德市为单位,以市政府所在地方言为代表(建德以梅城方言为准),收录杭州等11个地级市以及建德市(旧严州府)12个地区方言中使用的550个方言用字。每个字条包含字形、普通话音、12地方言音(“方言注音”和国际音标)、释义、举例、考释说明等几个部分。除字典正文外,还包括凡例、义类索引、拼音索引、笔画索引、附录(《浙江方言常用字典》的编写、浙江方言注音方案的研制、方言代表点音系和注音方案)、参考文献等内容。

    2025年04期 No.9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

    <正>修订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开本:32开书号:ISBN 978-7-100-24964-5出版时间:2025年5月《古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中型古汉语辞书,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编写和修订。收词范围涵盖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古籍,以先秦两汉古籍为主。释义精炼详备,审音准确实用,书证丰富典型,典故解析全面。第3版收录传统古籍常用字16000多个,多字条目约28000条;参考中小学教材,更新调整字词条目的形音义例;删除罕见或见词明义的条目,补全若干成套出现的词条;增设附录《中国历代纪元表》。

    2025年04期 No.92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