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毓智;
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着耦合语法标记现象,涉及多种语法范畴,主要有这些类别:1)时体表达“正在……着”“曾经……过”“已经……了”;2)被动式“被/叫/让……给”;3)处置式“把……给”;4)结构助词“所……的”;5)等同级比较结构“像……似的”“跟……一样”;6)介词短语“在……上”“从……里”等;7)复数标记“些……们”;8)假设复句“如果……的话”等。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现代汉语这种耦合标记现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确立它们在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重要地位,并初步探讨其历史成因。这种耦合语法标记方式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语法系统融合的结果,以宋元为分水岭,各种耦合标记第一个位置上的成分都是这之前就存在的语法标记,第二个位置的全部是这之后新产生的,从而确立了语言演化的另一重要方式。新产生的语法标记并不必然淘汰业已存在的在语法功能上相同的标记,它们可能结合成新的语法标记范式而长期保存下来。
2025年02期 No.90 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天佑;
在古今汉语中,“其+数词”形式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篇章标记四种角色,作为句法成分的用法均先于篇章标记。在多项并置条件下,“其+数词+(强调标记‘曰/是’等)+谓语”中的主语“其+数词”形式是后起篇章标记用法的源头。主语“其+数词”形式之后“停顿”的延长、对强调标记“曰/是”等的删略、“其”的虚化、“排序/量化”功能的移植和重新分析是该形式标记化的主要机制。特定语境条件下的多项并置是“其+数词”形式标记化的源动力,基于“次第扫描”和“总括扫描”而浮现的“排序/量化”功能则是“其+数词”形式标记化的直接推手。此外,频率、韵律和信息结构安排等因素也对“其+数词”形式的标记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5年02期 No.90 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闫亚平;
现代汉语尤其是当代汉语中,“至于吗”的负面评价标记用法,是由反问式“至于吗”规约化而来。而含蓄委婉修辞需要是促使简省式、后移式“至于吗”反问式得以浮现的关键动因。在此基础上,“至于吗”反问式带有的对当事人应对过度的加强否定语义与态度,为其负面评价规约化奠定语义基础。同时,因含蓄委婉修辞动因简省和后移而来的反问式“至于吗”,不仅反诘度有所降低,且促成“至于”和“吗”组合上毗邻,为其游离反问范畴和重新分析提供了可能与句法条件。可见,含蓄委婉作为言语交际尤其是汉民族言语交际中备受推崇和追求的修辞境界,是直接或间接驱动语言尤其是汉语语法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动因与力量。
2025年02期 No.90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樊中元;
“好+指人名词”是说话者运用评价义形容词“好”对指人名词的指称对象表达积极情感立场的结构。本文认为“好”是高阶语义成分,指人名词所指称对象呈现的属性特征是为“好”进行语义赋值,语义赋值的表现方式主要有:指称对象多维特征的语义赋值、指称对象特征的多形语义赋值和指称对象特征的隐显语义赋值。“好+指人名词”中,指人名词呈现出来的物性角色包括构成角色、形式角色、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但各物性角色呈现的比例不同。对“好+指人名词”结构语义赋值和物性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指人名词的词汇语义、说话者话语交际的认知选择和指人名词所指对象的社会价值凸显。
2025年02期 No.90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董思聪;徐杰;
现行的共同语语法标准存在多方面缺陷,已不能有效地指导规范工作。基于民族共同语标准适度多元论的理念,我们建议放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一模糊、僵化、片面的表述,将共同语的语法标准修改为“以北京话语法为基础语法”。北京话当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变体的语法格式必须和北京话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互理解度。方言语法格式要进入共同语必须同时满足三项必要条件:体系性,即契合已有系统;稳定性,即已经约定俗成;可理解性,即跟北京话使用者之间可以用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顺畅交流。
2025年02期 No.90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汪化云;
汉语方言中存在三类文白叠置的语法现象:句子成分和语素的文白异序;封闭类词的文白异辞;文白异序兼文白异辞。表现为语言接触中汉语共同语、毗邻方言和民族语言的语法要素在本方言中的叠置,历史语法要素在今方言中的叠置,以及方言语法要素在共同语中的叠置。文白叠置存在“文弱白强、文白相持、文强白弱、文替换白”等发展阶段,导致方言中出现封闭类词的替换、语法子系统的改变、VO与OV语序类型特征此消彼长等叠置式变异。
2025年02期 No.90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桂兰;
学界过去很少刻画言说动词的确认功能及其与惊异范畴的关联。本文描写吉水方言“话”的确认和惊异功能、特点,思考它们的来源和语义关联,最后讨论汉语方言中源于言说动词的确认和惊异功能的一些问题。表确认的“话”无句类限制,包括祈使句和偏向问句,可激活和确认说话人预期,凸显说话人的认识权威;表惊异的“话”具有五种语义,通常反说话人的无定预期,且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句末、句首。本文主张“话”的确认功能源于话语标记“我话”的省缩和重新分析,而且确认功能词“话”是句首惊异助词“话”的一种语义来源。基于方言平行例证,本文进一步论证言说动词的确认、惊异功能与言者的认识地位、认知推理有关。
2025年02期 No.90 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黄冬笑;
海门方言的已然否定词■有违实标记用法。做违实标记的■是语气副词,在韵律和句法上都不同于已然否定词。■含有“事件不合意”“责任方在己”两项语义特征,表达说话人的后悔。■经过语境义吸纳和固化演变而来,原有的否定义和时体义弱化,评价义和道义情态义产生。本文还总结了汉语遗憾义违实标记的形式类型及其来源,并讨论了这类标记构成的违实句的表义类型。
2025年02期 No.90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