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报

简讯

  • 《汉语学报》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邓天玉;

    <正>日前,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中心主办的《汉语学报》再次入选,在"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7位,与2011年版相比,此次排名提升了6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筛选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每三年更新研究和编制出版一次,从而为各类型图书馆

    2016年01期 No.53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征稿

  • 汉语句式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正>汉语语法专题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坚持系列化、专题化的风格,迄今已经举办了七届。第八届专题研讨会拟于2016年10月中下旬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汉语句式问题"。欢迎海内外学者就此专题讨论范围内的理论或实际问题提交论文,参加会议。会议论文采取公开征稿和匿名审稿的方式选拔,有意参会的学

    2016年01期 No.5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3 ]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专题

  • 词汇转类及类推——以台湾地区华语为例

    陈菘霖;

    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地区华语实词的转类及类推。其中包含了动词及物性的转换、虚化,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量词等。这些用法大多出现在网络媒体、日常口语,借此呼应学者"词类活用"是在某个时空下临时借用,增添语言的生动及活泼性。

    2016年01期 No.53 62-6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 谈台湾口语词“这样子”——兼论两岸语言差异下的互动

    杨海明;鲁小龙;

    "这样子"一词在港台腔特别是台湾口语中的使用较为普遍,相比之下,它的意义和部分用法与"这样"或"这个样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样子"在具体用法上还存在一些差异,通过调查可以说明两岸词汇变化的动因与机制,而从网络上的合音词"酱紫(这样子)"可以预见这一点。

    2016年01期 No.53 70-7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1 ]

青年论坛

  • 河南唐河方言的“X讫”

    张辉;

    唐河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唐河方言属中原官话南鲁片。唐河方言的"X讫"格式是一种程度表示法,强调说话时事态的发展、变化已经达到了极点。"X讫"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入句后做谓语,通常与助词"了"共现。"X"包括动词和动态化的形容词,"讫"是完成动词做"X"的补语,已虚化成唯补词。唐河及其周边十几个县(市)的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X讫"。该格式应是近代汉语"X讫"在这些方言中的遗留与发展。

    2016年01期 No.53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6 ]
  • 凸显人物区别特征的序数性命名结构“X二代”

    王霞;

    指称人的"X二代"具有命名功能,其中X凸显了人物的区别特征,"二代"表示序数,体现了指称对象的基本身份信息,"X二代"可称为凸显人物区别特征的序数性命名结构。"X二代"表示时间次序和主观评价性的地位次序,包括"传承血缘关系和区别特征的第二代""传承血缘关系但不传承区别特征的第二代""不传承血缘关系但传承区别特征的第二代""与X相似的其他人"等四种语义类型。

    2016年01期 No.53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声明

  • 严正声明

    <正>根据读者举报和本刊查证,我们发现有不法网站以《汉语学报》编辑部名义设立假冒官网或以《汉语学报》合作方名义设立征稿系统,骗取作者审稿费等费用,目前已经有不少作者朋友上当受骗。以下是举报比较集中的一些非法网站,提请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注意:http://www,hyxbbjb,cn/http://www,lmqwqkw168,com/http://www,jiexunlunwen,com/down/2010/0920/down 5438,html

    2016年01期 No.53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关注华语词句的文化蕴含

    邢福义;

    本文分四个部分,从大词的使用、名句的移用、永诀的叮咛、推理的趣说四个方面,各列举几种现象,讨论华语词句的文化蕴含。需要讨论的问题,覆盖面甚广,包括词句的来源演化、原本涵意、引申联想、语境规约、社会习俗、汉字形义等等,情况极为复杂。写作本文,是想通过若干实例的分析,说明语言与文化犹如水乳交融,应该关注。

    2016年01期 No.53 2-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6 ]
  • “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周清海;

    文章对"大华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及"大华语"的现状,说明造成这种现状的特殊原因;第二部分谈及"大华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第三部分谈及目前应该做些什么。

    2016年01期 No.53 13-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203 ]
  • 宋金对峙时期南方文献中官话方言词考察

    张海媚;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词语差异明显、南北方言互相交融和渗透,这是近代汉语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修时贤对宋室南迁导致南北方言发生接触这一事实多有阐述,然而对南北语言接触的具体情形却鲜有人及。本研究从南宋时期带有吴语色彩的《张协状元》入手,掘发其中的北方官话方言词语,来论证北方官话方言对吴语方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为今天的杭州话带有北音特点做出解释和说明。

    2016年01期 No.53 20-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9 ]
  • 汉语方言古入声的韵尾分调

    王莉宁;

    在影响声调分化的诸种因素中,因辅音韵尾的音值差异或有无而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只见于古入声的分化演变。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的材料,介绍现代汉语方言古入声韵尾分调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并讨论形成这些类型的音变条件和原因。

    2016年01期 No.53 26-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1 ]
  • 四类“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

    罗进军;

    "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是指后应句用反问的方式对前呼型假设句做出某种判断的句子。本文拟从语境视角考察四类较为典型的"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证伪式、强致使式、强条件式、劝谏式"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的语用意旨所在。之所以从语境视角切入,是因为要想知道某个句子属于哪一类型的"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往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有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这四类较典型的"假设—反问"型有标复句在语用推理、意旨表达以及语用焦点方面的异同,照样需要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鉴别。

    2016年01期 No.53 35-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2 ]
  • 动宾目的式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丁健;

    汉语中的动宾目的式是由连动式构造而来的,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由"为NP(而)V"结构构造而来。连动式构造为动宾目的式的机制是概念整合,动因是语言运用的经济性需求。语言运用的明晰性需求和特定连动式的使用频率是制约连动整合的两个重要条件。作为截搭型整合的一种,连动整合也具有转喻的性质。此外,连动式所表达事件的不同类型也会导致动词词义增值和转喻模式上的不同表现。

    2016年01期 No.53 44-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0 ]
  • “视为”及其相关结构的演化

    王擎擎;

    现代汉语中存在"视A为B"与"A视为B"两种结构,通过分析发现,"视为"这一结构在中古汉语时期就已经出现并逐步演变。"视为"先是由"视A为B"结构中的A前移,"视"与"为"在形式上组合在一起;之后,"A视为B"结构频繁使用,形成一个固定搭配,意思相当于"当作、看做"。现代汉语中,"把/将/被……视为……"结构使用频率较高,"视"与"为"最终固化为一个双音词。

    2016年01期 No.53 56-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0 ]
  • 《汉语学报》2015年(总第49—52期)总目录

    <正>~~

    2016年01期 No.5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下载本期数据